原标题:溪头竹韵
贾泽阳
我今年到溪头村扶贫,时常沿山间的竹林小道漫步,深深地被毛竹吸引。微风拂过,竹子悉悉索索,像是同伴之间的窃窃私语,又仿佛向我娓娓诉说。身在竹海之中,神清气爽、心旷神怡。
溪头村与竹子有着很深的渊源。相传明朝嘉靖年间,开村始祖蔡福壮和蔡福山兄弟来到这里,见四面群山环抱,山上树木茏葱。非常高兴,就在里安营扎寨了。他们还派人前去老家福建取来毛竹种引种,这就是当地人称作“闽竹”由来。
竹子有君子之风,自古人们就喜爱。溪头的老百姓更爱它的实用。
溪头蔡家到了二十五世,有个叫蔡有福的村民,他勤耕苦种,爱好工艺。想到蔡家先祖蔡伦,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工艺,因而心中萌发了造纸想法,并且付诸了行动。他在村西土名叫鸭背的坑溪畔,建起一间“石角”,用来造纸,利用漫山遍野毛竹做造纸原料。慢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其儿子蔡文喜、蔡文典子承父业,改良造纸工艺,提高土纸档次,所造纸张质量好,名声渐大。后来创出”福“字品牌,在广州陈村开设了“福记”货栈。产品畅销珠三角,远销东南亚,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民族企业家。
现在的溪头是广东省最美乡村,来此游玩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。村里的能工巧匠,就利用竹子制作出花样繁多的竹制工艺品出售。游客到此,都喜欢带回去,馈赠亲朋好友。
这里的竹子资源丰富,竹类的食材也多。春到有春笋,夏至有甜笋,冬至有冬笋,平时有村民制作的酸笋、笋干等。到溪头不品尝这里的鲜笋炒肉,那可是一大遗憾。新鲜的竹笋爽脆可口,清香萦齿,实是一大口福。
我固然爱竹子的挺拔坚韧,爱竹子的清雅脱俗,爱竹子的铮铮气节,爱竹子的虚怀若谷,但是我更爱竹子的淡然和朴实,就像溪头的百姓一样。
它们不论身在何处,环境多么恶劣,始终坚守本分,奋发图强,从一株到两株,到一丛、一片,以至漫山遍野。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; 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(清·郑板桥《竹石》)溪头的村民,身处深山,生活环境艰苦,但他们有竹子一样的坚强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用自己勤劳的双手,努力开拓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溪头的竹子是平凡的,它没有观音竹的娟秀文雅、佛肚竹的潇洒飘逸,也没有湘妃竹的情韵幽深、罗汉竹的骨节劲奇,它只是人们常见的毛竹,然而它青劲淡雅,朴实正直,永远给人积极、乐观、向上感奋。
溪头的竹子是伟大的,默默的奉献着自己。它一身是宝,从一出生就作为鲜笋、笋制品,成为溪头的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和一项可观的经济来源;长大后人们用它编制工艺品、作为建筑材料运出大山出售,增加经济收入;即使死后腐朽,也可做燃料。
走近翠竹,不由自主会产生一种亲近感、敬佩感。如同这里的乡亲,朴实憨厚、不善言语,但心地善良,勤劳坚韧。即使为保护广州的饮用水源,不能更好地开发使自己尽快脱贫致富的加工制造业甚至是养殖业,他们也不怨天尤人,始终维护着青山绿水,保持着这份纯净的天空。
我喜欢溪头的翠竹,置身竹海,竹韵悠悠,仿佛能听懂竹子的诉说,竹子的歌唱。